中国法院网讯“感谢法官,终于让我们母女相聚。”近日,天津市静海区人民法院成功执结一起因夫妻离婚引发的探望权纠纷执行案件。
探望之路遭“封锁” 困境重重寻援手
据了解,孙某与刘某原系夫妻关系,双方婚后育有一女,后感情破裂,双方协议离婚,孩子跟随父亲刘某生活,而母亲孙某享有对孩子探望的权利。但离婚后,刘某便以各种理由阻挠孙某行使探望权,使得孩子与母亲间的沟通交流受到重重阻碍,也给孙某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伤痛。
“我想尽各种办法,但是刘某根本不让我探望孩子,请法官帮帮我吧。”离婚以来,孙某多次尝试与刘某进行沟通,希望协商解决探望问题,却都以失败告终,无奈之下,只得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柔性执行解心结 母女二人终相见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承办法官意识到简单的强制执行并不能从根源上浇息双方当事人的恩怨矛盾,还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于是决定从亲情角度与刘某展开“柔性沟通”。
“我怕孩子见到了妈妈就不愿意跟我一起生活了。”通过多次谈心交流,承办法官进一步了解到刘某的真实想法及矛盾根源。原来,刘某对离婚一事仍耿耿于怀,所以才将负面情绪转嫁到孩子的探望问题上,内心对女儿的歉疚溢于言表。
“我也是一名父亲,如果无法给予孩子完整的家庭,那么请至少给母爱一个机会。”承办法官以亲情关系及孩子的心理健康为调解切入点,向其耐心阐释法律规定中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依法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并承诺一切将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重,一旦发现影响子女身心健康的事由,会及时中止探望。经过多轮调解,刘某终于放下了心中的顾虑,同意让孙某在周末行使探望孩子的权利。
“谢谢法官,没有你们,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到孩子。”最终,在承办法官的见证下,久久未见的母女二人紧紧相拥,温馨的场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这一刻,久违的亲情得到了延续,司法温情具象化为暖心守护。
法官提醒,探望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尤其在家庭纠纷中,探望权的行使有助于家庭和谐、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静海法院将持续深化柔性执行工作理念,不断创新执行路径方法,全力提升案件执行精度、速度和温度,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可感可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