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曾荣获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但是我内心最引以为豪的,是成为北京法院系统执行工作时间最长的女法官。”秦建平在丰台区政法英模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饱含深情地说道。
1985年来到丰台区人民法院工作,1990年进入执行庭工作,如今作为执行局三级高级法官的秦建平,依然眼神坚定。31年来,她用和蔼亲切、勤恳务实的态度,始终如一地对待着自己所热爱的执行工作,成为北京法院执行系统响当当的“铁娘子”,也影响着她身边的每一位同志。

执行老将一路披荆斩棘
执行是打通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个环节”,风险性高、对抗性强。“执行是为了保障当事人实现胜诉权益。”这是秦建平永远铭记的启蒙教育,这也是她一直秉持的初心。“劳模就得带头办理疑难复杂案件。”这是秦建平第一次获得荣誉后的感悟,这也是她一直奉行的准则。
1990年夏天,秦建平进入丰台法院执行庭,成为一名法官助理。25岁的秦建平,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填写银行查询单,然后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逐个银行去送。一个案件往往就有厚厚一叠的查询单,东奔西跑一天也只是去了四、五个银行,而查询结果需要一到两周才能取回。在奔波路途的磨砺中,风吹日晒的考验下,她从一个懵懂的书记员成长为独当一面的一庭之长,31年来始终如一地对待着自己所热爱的执行工作。
2009年11月,一场气氛热烈、情绪激烈的执行谈话在河北衡水故城的一间院子里进行着。该案涉及52名赴罗马尼亚打工的务工人员,在被收取“中介费用”后出国淘金却成非法滞留,几经辗转在大使馆的帮助下回国,法院判决公司返还中介费和支付劳务费500余万。
谈话中,秦建平被申请人炙热的目光团团围住,对他们的生活情况、公司的财产情况、案件的详情进行了一一询问,耐心安抚他们焦急的情绪,表示一定要想法设法把血汗钱要回来。从故城回来后,秦建平马不停蹄到银行调取公司账户信息和往来流水,多次前往公司施压,最终妥善执结。“那时还没有网络查控系统和失信曝光平台,执行调查都是一个现场一个现场跑出来的,拎着包就走是执行法官的特点。”秦建平回想以前的艰苦执行场面很是感慨。

(为远赴罗马尼亚务工的劳工追回工资)
2011年,秦建平带领年轻干警不断拓宽新的执行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执行方法,在全国法院中首次以行业为区分向社会公布了15家失信房产中介公司名单;在全市法院中首个向被执行人发出了限制高消费令、首个向媒体公布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执行工作不仅要实现个案的正义,还要树立一种导向,传递一种价值。执行法官要敢为人先,担当作为。秦建平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践行。

(发布全市第一个限制消费令)
2017年,秦建平积极响应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号召,主动承担起疏解整治类案件。当她走进杂乱市场里的小卖部、网吧时,身边充斥着不被理解的声音“你们是来砸我饭碗的啊!”“市场关了我喝西北风去吗?”“我的租金谁来退给我?”秦建平对公司采取一系列强制措施,促使公司将预收的租金返还给商户,并帮助商户在河北永清找到了新的经营地址,最终市场如期腾空。腾空的市场规划成新的写字楼,秦建平有些兴奋,“以前的脏乱差变得干净整洁了,首都的环境会越来越好。”

(秦建平带领团队成员赴市场开展腾退)
31年的执行生涯凝练着诸多高光时刻,也见证着执行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她是先行者,也是开路者。温情执法 司法为民
巾帼英雄再次挂帅出征
提起执行,人民往往想到权威和力度,其实,法律严厉,也常有温情相伴。暖心化解纠纷,丹心守护正义,是善意文明执行的题中之义。她常说,“做北京基层法官,案件多、压力大,但每当看到群众对案件执行满意的笑容,我觉得这份苦累是值得的。”
2020年,丰台法院执行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要求,深入调研涉民生案件的执行规律,决定成立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团队,开辟一条绿色通道。时间紧、任务重,由谁来挑大梁呢,院领导第一时间想到了秦建平。
作为丰台法院司法救助委员会的委员,也是资深劳动模范,秦建平再次挂帅出征,承担起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专项团队成立以来,秦建平就马不停蹄的运转起来,通过压缩各个节点的办理时间,提高执行质效,特别是在“两节”期间争取尽快让申请执行人拿到工资报酬和人身损害赔偿金。

(秦建平团队开展案件研讨)
涉民生案件突出特点是矛盾激烈、诉求迫切,有数百名等待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有高位截肢没有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有被打成重伤等待救治的受害人。申请执行人纪某因交通事故造成右股骨中段粉碎性骨折、右跟骨撕脱骨折,现阶段丧失了劳动能力。
当看到二十出头的纪某拖着瘸着的、有点萎缩的腿来访时,秦建平的心好像被某种东西刺痛着,“不能因为没钱耽误了小伙子的治疗,留下后遗症!”在穷尽执行措施,调查发现被执行人窦某年逾60无履行能力时,秦建平积极为纪某争取司法救助,纪某最终拿到了3万元司法救助金,后续治疗费用有了初步的保障。

(秦建平慰问因交通事故造成高位截肢的当事人)
秦建平更加关注当事人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迫切需求,让执行过程更加人性化,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温度。在谈话室时常看到她给啜泣的当事人递纸巾,给咳嗽的当事人倒一杯水,给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出生活费和路费,“几百块钱对我来说是工资的十分之一,但是对困难群众来说却是百分之百的真心”。她时刻贴近群众,始终服务群众,切实把司法为民落实到每一次执行工作中。
心存大局 服务社区
铿锵玫瑰绽放战疫沙场
一颗公心,迎难而上,秦建平总把重担扛在自己身上,她说:“干执行工作,我常在想,光在个案执行中实现公平正义还不够,还要尽我所能服务好首都和谐稳定这个大文章”。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执行工作的节奏,很多现场没法去了,但是秦建平的执行脚步没有停歇,第一时间梳理执行案件情况,排查涉及疫情、疫区的案件,通过电话、云法庭跟当事人不间断的联系。同时她积极落实党员“双报到”机制,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到每一栋楼门张贴疫情通告,一丝不苟地做好进出行人、车辆的检查和登记,在她的带动下,身边的党员也纷纷投身到战疫行列之中。

(疫情期间,秦建平冒着大雪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申请执行人吴某根据生效的劳动仲裁裁决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因疫情影响无法外出打工,生活陷入困境,她急需拿到这笔钱渡过难关。秦建平第一时间与被执行人公司取得联系,得知公司已不在注册地址经营,法定代表人刘某暂居国外无法联系,公司不能立即支付工资。一边是等着血汗钱维持生计的劳动者,一边是因疫情影响经营困难的公司,劳动者的工资得要回,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得保护,该如何打破这一两难的局面呢?
秦建平多次与吴某沟通,缓解其焦虑不安的心情,通过多方联系找到被执行人公司的股东刘某,从情理和道义的角度劝说其为吴某解决燃眉之急,并表示如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可暂不继续对公司采取强制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对公司的不良影响。公司股东刘某数次与其他股东召开视频会议,决定自掏腰包共同出资支付吴某工资。吴某也考虑到公司的实际困难自愿作出让步,同意放弃部分款项,双方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在如数收到拖欠的工资后,吴某因疫情无法亲自到法院送上制作的锦旗,通过微信深情地给秦建平法官送上这面特殊的“云端”锦旗。


白发添几许,斑驳更经年,31年栉风沐雨,秦建平总是冲在办案、改革的前列,就像是一座灯塔,指引着、凝聚着整个团队不断向前。
作为一名老党员,秦建平以院为家,经常吃住在单位一间十余平米的办公室里。晚上十点钟还在灯光下翻阅卷宗,给当事人打电话,是她工作的日常缩影。她的为民情怀、敬业奉献精神深深影响着一批批年轻党员。许多被执行人被她的敬业奉献精神所感染,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也有许多暂时未实现胜诉权益的申请执行人看到她为案子呕心沥血、殚精竭智,也不禁赞叹道,“虽然我们现在没有拿到钱,但是我们知道法官真的尽力了,法院真的尽力了。”
多年来,秦建平也影响着身边的一批批法官助理、书记员,团队中的干警,有的荣获过北京市模范法官,有的荣获院优秀共产党员,有的荣获院优秀书记员,还有的荣立个人三等功。团队中的一名年轻助理说:“秦姐就像是我们职业道路上的一盏明灯,让我们懂得法官的胸中应当怀有大局,眼里应当饱含深情,肩上应当担起公平正义,两袖应当一片清风,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