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张家口,寒风掠过塞外的山脊,经开区检察院四楼的一扇窗内,灯光早已亮起。侯成华伏在案头,手指轻轻摩挲着泛黄的卷宗,一旁的法律书页边角微卷,密密麻麻的批注里藏着3300多个案件的故事。这盏灯,亮了二十年。二十载春秋,她用法律温暖塞北的寒风;三千余案件,她把人心焐成春天的溪流。侯成华的故事里没有惊天动地,却让我们懂得:正义的模样,就是有人愿意为陌生人的悲欢,拼尽一生的热忱。
侯成华,女,中共党员,1977年11月出生,现任河北省张家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一级检察官。从检二十年来,她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司法理念,始终坚守在刑事诉讼检察工作第一线,用她那颗对检察工作的爱心、初心、公心秉持正义之剑,维护法治天平,被群众亲切的称为“塞外山城好检察官”。
小案连民心: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
2023年春天,一起邻里纠纷案交到侯成华手中。60岁的张阿姨被邻居推搡致腰椎骨折,两家因一盆污水结怨多年。“判刑容易,心结难解。”她认为,此案系邻里矛盾纠纷引发的,仅凭一纸法律文书无法全部化解双方之间的矛盾怨气,甚至可能会加重邻里紧张关系。她揣着案卷走进村庄,坐在炕头听老人抹泪,蹲在院门口劝年轻人换位思考。十几次奔波后,两家终于握手言和。“原以为官司打完就是仇人,没想到还能笑着打招呼。”张阿姨攥着赔偿款,眼里闪着泪光。这样的“小事”,在侯成华心里都是“天大的事”。一位企业家被骗走96万元濒临破产,为了给被害人挽回经济损失,她对诈骗案件中的每一个涉案人员的地位、作用深刻分析,用大量充足的证据论证案件中涉案被告人是如何从被骗转化为诈骗帮凶,将这个被骗的企业家的钱款非法占为己有的事实过程。法庭上把证据链穿成“一块铁板”,最终让抵赖的被告人低头认罪。“这个案件若不是检察官办案细致深入,我被骗的钱就难追回来了”,涉案的被害人红着眼眶说。
铁案见匠心:细究毫厘处,守护正义线
在办理一起盗窃机动车柴油案件时,侯成华发现犯罪嫌疑人每次使用同一规格标准的水桶用来装偷来的柴油,每次装满柴油后在转售给他人,从中牟利。被盗柴油数量如何计算?给被害人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如何认定?侯成华顶着烈日跑到加油站,带着民警做侦查实验:一桶能装多少升?装过多少次?油箱残留如何?最终让犯罪嫌疑人在侦查实验与各项证据面前认了罪、服了气:“我偷了多少,您比我还清楚。”在法律上“较真”是侯成华的本性。有一次,企业老板张某因经营不慎垫资购买的二手车被他人以“背车”方式转卖被骗,给张某某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企业面临困境。张某想让她帮忙,要求给犯罪嫌疑人加重判刑,被她当场严厉的拒绝。她斩钉截铁地说:“法律不是弹簧秤。”但是她却转头对嫌疑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犯罪嫌疑人尽最大努力进行了赔偿。当张某收到赔偿款时,才明白这位检察官的“无情”里藏着更浓烈的深情。如今,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街小巷流传着 “有难事,找侯姐。”她给村民讲防诈课,把法律编成顺口溜;给大学生们讲法治课,课堂内座无虚席;她把办公室电话写成“便民热线”,深夜还接着家长里短的咨询。那些曾被她帮助过的人,有的成了社区调解员,有的主动给孤寡老人修水管——正义的微光,就这样星火燎原。
生命铸忠诚:病躯担道义,丹心映检徽
2024年4月,一张乳腺癌诊断书悄然落在侯成华办公桌上,她才年仅47岁。同事们劝她休息,她却笑着指指成摞的卷宗:“这些案子,别人接手得从头熟悉,咱们科里案多人少,我若是不办案了,其他人就又多一轮案件。”就这样,她每天靠药物忍着病痛的折磨,照常开庭、提讯、下乡调解、法治宣传,爱人因为疾病离世多年,家里还有卧病在床多年的老母亲,有一个上小学的女儿,全家都依靠她一个人照顾,直到年底才躺上手术台。“穿上检察蓝,就得把脊梁挺直了。”她说得轻描淡写,眼角的皱纹却刻着岁月的重量。躺在病床上的侯成华依然攥着笔,修改着一份份沉甸甸的起诉书、公诉意见书,并叮嘱身边的助理要做好这个案件的工作,将犯罪嫌疑人具有的从重从轻情节认定全面,案件决不能在检察环节出现差错。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短短数天,身上的多处刀口还未完全愈合,她就又重新坐在了公诉人席位上,代表国家出庭支持公诉。“我还能做很多事呢。”窗外的晨曦洒在她胸前的检徽上,仿佛二十年前那个初入检察院的姑娘,依然目光灼灼,步履铿锵。
从事检察工作20年来,她先后多次荣获省、市人民检察院十佳侦查监督标兵、十佳公诉人等荣誉称号;被县、区人民检察院评为巾帼标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其撰写的《大学生犯罪问题探析及防控研究》在《中国法学会》刊发,获评优秀论文成果奖,《检察官视角下大学生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问题研究》刊发在河北检察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