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本案件一直是执行工作的“硬骨头”,特别是部分被执行人利用法律漏洞规避执行、财产隐匿,致使胜诉判决无法兑现。近日,浙江省兰溪市人民法院以“穿透式思维”破局终本案件,在依法保障胜诉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影响。
2014年,在王某承包某小区工程项目期间,因购买商品混凝土缺乏资金,分三次向陈某借款共计116.7万元。王某承诺该笔资金仅用于短期周转会尽快归还,可眼看还款期限届满,陈某只能多次上门催讨,但是王某均以各种理由推脱。2016年7月,双方就借款的本金及利息进行核实确认,然而王某仍未履约还款。面对王某的“无赖”行径,陈某只能一纸诉状告至兰溪法院。
案件经过二审终审生效后进入执行程序,原承办人查控王某名下相关财产情况,并未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多次尝试与王某联系,要求其配合法院执行工作,王某也是满口答应。可当督促其履行还款时,他便开始拒接法官电话,后期甚至玩起了“失踪”。无奈,案件只能暂时以终本结案。
时间一晃过去了八年。其间,陈某多次打听被执行人情况,只知晓近些年王某一直在江西活动,并未回到老家。对此,陈某心中疑窦始终未能解开,难道王某长期在江西务工?直到今年,陈某才搞清楚其中缘由。原来,王某与郑某原系夫妻关系,二人于2007年登记结婚,并于2015年4月离婚。2014年,两人以郑某的名义设立了江西某建设公司,并取得该公司80%股权份额,郑某认缴出资额为4144万元,该公司拥有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等资质,而公司背后实际负责人正是王某。
当承办法官袁平获悉此消息后,感觉该执行案件或将迎来转机。他了解到,二人离婚时并未对公司股权进行析产分割。其间,公司还承接了几个建设工程项目。种种证据表明,王某有能力归还该笔借款。
为保障案件顺利执行,切实维护法律尊严,袁平迅速针对王某隐匿财产、利用前妻持股承接工程,规避执行的违法行为开展调查。恰逢王某回金华办事,把握这一契机,顺利将王某传唤至法院,并通知郑某协助调查。
随后,袁平了解到现下王某仍有一起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案件作为被告正在审理中,金额近五百万元。因此,他决定通过审执协同,一体推进两起案件的实质化解。最终,通过扣划郭某名下银行存款175万元,陈某的案件得以顺利出清。而另一起案件,双方也达成和解协议,约定分期履行债务。同时,郑某及公司承诺对未履行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