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发力利剑出 “如我在执”践初心

2025-09-09 17:08:40    来源:人民法院报    

渤海之滨,法治潮涌。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人民法院作为河北省执行规范化管理试点法院,创新构建“片区化布局强根基、类型化施策提质效、联动化协同破壁垒”立体执行体系,有力提升了执行质效。2025年上半年,该院受理执行案件5724件,结案4530件,结案率为79.14%,办理外地法院委托案件1540件。委托第三方向申请执行人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达98.67%,执行质效六项指标全部优于参考区间,位列全市基层法院第一名,不仅扭转了执行工作长期落后局面,更在司法为民的实践中书写了新时代答卷。

■片区化布局

织密执行“天罗地网”

2025年3月24日,海港区法院立案受理了韩某恢复申请执行乔某某、朱某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标的额为150万元。案件由第三执行团队负责办理。被执行人不仅失联,而且经查询无可供执行财产。

2025年6月12日下午5时10分,有关部门提供线索,被执行人在哈尔滨出现。执行干警何勇立即带领两名法警连夜出发赶赴哈尔滨,在当地公安部门协助下,成功拘传了乔某某。在强大的法律威慑和执行压力下,一度态度顽固的乔某某终于意识到逃避无望,心理防线瓦解,当日履行了150万元执行款。

2024年1月,在落实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规范化先行试点中,为提升执行质效,海港区法院打破传统执行模式,按5个派出法庭辖区划分5个执行团队,另设金融执行专班,形成“5﹢1”网格化布局。每个团队配备1名法官、3名执行干警及法警和专用车辆,依托辖区人民法庭与社区(村)建立“执行联络站”,特邀调解员参与查人找物,实现就地就近执行,做到能执尽执,有效提升了查人找物速度和执行效率。

为落实“抓前端,治未病”要求,该院成立执源治理办公室,抽调3名干警对调解结案、审判过程和执行前进行督促,向当事人依法讲明利害关系,使“末端执行”转化为“源头治理”。

该院成立了集约化事务办公室,6名查控人员集中处理财产查询、文书送达等事务,构建“1﹢1﹢6”执行中枢(1名团队长、1名执行干警、6名查控员),实现“前端集约﹢中端分片﹢后端攻坚”的全链条管理。按照“网格划分”定期开展“拉网式”集中攻坚,采取逐街(镇)、逐社区(村)、逐小区大规模执行行动。每次集中执行警车不少于10辆,人员不少于30人,凌晨5时集合出发,由院长统一指挥。集中执行每月不少于两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等参加,现场监督执行。

该院强化执行案件监督管理,实行分层次督查督办。对超过三个月未结的案件,由主管领导分析研判;对超过四个月未结的案件,由院长亲自调度分析症结,让执行干警树立起“三个月执限”的时间意识。做实做细评查、抽查、归档等工作,建立团队执行质效月通报制度,每日通报执行数据,以通报促整改、促提升。

今年上半年,海港区法院首执案件4385件,结案3522件,结案率为80.32%;恢复执行案件1222件,结案897件,结案率为73.4%;执行异议案件117件,结案111件,结案率为94.87%。网络司法拍卖标的物511件,成交金额6096.66万元。执行规范化工作获得上级法院和海港区委主要领导高度评价。

■类型化施策

对症下药“定分止争”

7月28日傍晚,执行干警甄北江获悉某案件被执行人正在南戴河夜市摆摊卖烤串,当他与另一名执行干警赶到现场时,看到烤串摊人头攒动,两人协商后认为,若贸然采取措施,不仅会伤了张某的自尊,影响其生意,而且会给游客造成不安和负面影响。

于是,他们换上便装,在摊位附近等了两个多小时,直到深夜收摊时才上前亮明身份:“我们知道您做生意不容易,特意等您收摊再谈。”一句话让张某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当张某得知两名执行干警是耐心等待了两个多小时且游客散尽才找自己,不禁对执行干警肃然起敬。一股穿透隔阂、直抵人心的暖流令张某动容,他立即东拼西凑,把执行款6500元全部打入法院指定账户。

海港区法院要求干警始终把善意文明执行作为执行工作的主旋律,坚持执行措施把握应当必要和适当,与执行目的相称,既实现申请执行人债权,也要保护被执行人基本生存发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与秩序。

在善意文明执行基础上,该院把强制执行作为有效措施,在打击拒执犯罪和震慑“老赖”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3年,海港区法院受理了杨某申请执行刘某、杨某某借款合同纠纷一案。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名下也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干警赵兴博经多次调查发现,被执行人杨某某在其他法院有作为申请执行人的案件,且该案件已经执行完毕,而领款人却非杨某某本人。

经调查,最终确定了杨某某涉嫌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相关证据,且拒不执行金额高达323万元。随后,执行干警将相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案件经检察机关审查后提起公诉,法院依法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被告人杨某某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杨某某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不仅有效地打击了故意抗拒执行行为的嚣张气焰,而且震慑了企图通过隐姓埋名、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执行的“老赖”。

今年以来,海港区法院进一步对涉嫌拒执罪当事人加大打击力度,引导当事人提起刑事自诉54件,已立案22件,宣判3件;另向公安机关移送25件,立案14件。另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采取拘留措施155人,对1704人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54人,在区域社会形成打击拒执犯罪的高压态势。

■联动化协同

构建执行“共治格局”

今年6月26日,在吕某申请执行张某民间借贷案中,张某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执行干警多次前往张某住处寻人未果,电话也拒接。执行干警党常生及时将执行信息发送到铁路公安部门。3日后,党常生接到铁路公安在列车上已控制当事人张某的信息反馈,立即办好拘留手续,第一时间赶往秦皇岛火车站,将被执行人张某拘传至法院。在法律威严的震慑下,被执行人写下悔过书后,当场履行了4万元执行款,至此拖延4年多的案件圆满执结。

次日,法院再次接到铁路公安部门协查信息反馈,又有1名被执行人乘坐火车出行,执行干警侯玉品第一时间赶往火车站等待被执行人张某下车,联合铁路公安人员将其拘传至法院。执行干警向其释法明理,告知其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带来的法律后果,张某当场履行1.3万元,剩余5.7万元于三个月内分期履行完毕。

海港区法院秉持多方联动执行“一盘棋”工作理念,先后与区公安分局、市交警支队、区税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12个政府行政职能部门建立执行联动协作机制,衔接上级法院与有关部门的“总对总”信息联通渠道,打通了执行工作中查人找物难的“堵点”。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与秦皇岛市公安局海港分局联合制定《关于建立查找被执行人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办法》以来,大大提高了查人找物效率。截至今年7月底,成功查找被执行人73人。

通过信息共享、查询反馈、协助查控被执行人下落等,内外聚力实现快速查找、精准反馈,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形成工作合力,让不履行义务的“老赖”无处躲藏,切实维护了司法权威和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

海港区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李宝锋表示,执行联动机制的有效运用,打破了法院“单打独斗”的局限,通过建立跨部门、跨领域、跨城际的协同网络,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执行合力,破解了查人找物难题,提升了财产查控效率,压缩了失信被执行人生存空间,提高了执行质效,有力维护了司法权威和公信力,推动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编辑:法律执行网]

相关新闻

声明

1、凡本网注明“中国法律执行网”,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如需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2、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010-53357088

机构介绍|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主管:中国行为法学会主办:中国行为法学会执行行为专业委员会

Copyright © flzxcn.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09001449号-15